浩瀚文学>历史>大魏春 > 第一百一十一章 赏罚分明
    这才是李承志敢言此战必胜的法宝!

    又要劳李郎君破费,一群军头暗暗感激,几个乡绅则在算账。

    包括张敬之、郭存信都在考虑,真要大胜了,该募捐多少米粮劳军,才不至让李承志亏本,各堡各族又该分摊多少合适……

    李承志自是不知道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,见一群军将面露喜色,止不住的冷笑道:“别只听着有赏,还有罚……

    但有听鼓不进、鸣金不退、擅自脱阵、哄抢斩获、私藏贼甲、枪刀财货者,斩首。家人除良籍、入罪籍……

    若有军将谎报军功者、贪士卒之功者、赏罚不明者、徇私舞弊者,罪加一等……”

    说这句的时候,李承志面色如霜,语气中更是透着从未见过的冷厉,听的众人肃然一紧。

    定是也如那奖赏一样,李承志说的到,定然是能做的到的……

    其中未尝没有听到赏赐如此之重,就想着贪墨点手下的军功,趁机发点小财的军将,但听他如此严厉,类似的念头便消弥一空。

    再听到李承志接下来的话,这些人更是惴惴不安。

    之前在军中宣讲的那些文士,竟然要随营出征?

    每队一位,除了负责队中粮草发放补充及记录,还要负责记功、激发士卒士气、严明军纪……

    这分明就是行军功曹和法曹,李承志美名其曰书记官,而且一队就要置一位?

    按军制,一军一千人以上中都不一定会有一位功曹,大都是军主怎么说便怎么算……

    这些文士大都是大族富户出身,即便是庶出,自小也环境优渥,衣食无缺,自然不会看上这些小钱。

    再说了,只有读书、识字,才能明理。经过这些天的宣讲,士卒体会有多深先不提,这些读书人难道还没明白,若是军纪不严导致兵败,自己和家人会是什么下场?

    断然不会和心有歪念的军头蛇鼠一窝……

    谁让李承志有个好舅舅,但凡是泾州境内的读书人,都能算的上是郭家的徒子徒孙。

    读书人不缺,所以李承志自然而然的就想试一试,看能不能学学后世的百胜之师,将政宣工作下沉到基层。

    至少要让士卒知道,他们是为谁而战,也不用担心立了功却得不到赏赐,更不用担心军功会被贪墨。

    该是谁的,就是谁的……

    好像已经做的够好了,但李承志却觉的还能做的更好。

    他稍一沉吟,又语出惊人:“战兵阵亡者,赐其家人粮二十石,或铜十斤,或租其李氏私田十亩,免费耕种五年……军将加倍,辅兵减半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