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瀚文学>奇幻>捧着左传品春秋 > 第一次疲楚之战 (鲁襄公十年,公元前563年,春秋第一百六十年)
    果然,晋国的一系列的“联吴助宋”的行动,终于引起了楚国的注意,晋国已一手软,一手硬,导致吴国和宋国都彻底的成了身边的敌人,楚国为了避免局势的进一步恶化,楚国决定马上出兵攻打宋国。

    鲁襄公十年,六月,楚国公子贞(子囊),郑国公子子耳(公孙轧)出兵讨伐宋国,两国联军在“訾毋”地区集合,六月十四日,包围了宋国首都,开始进攻桐门。

    此时,晋国荀罃正在带兵攻打秦国,就是为了报去年,即在鲁襄公九年,秦国乘着晋国的饥荒而进攻的晋国的仇,暂时分不出身来处理宋国的事情。

    晋国只能命令与宋国比邻的卫国,出兵救援宋国,卫国本身和宋国就是一对儿铁杆兄弟,一家人,因此卫国卫献公屯兵在襄牛。

    知道了卫国的军事行动后,楚国马上命令郑国分兵攻击卫国,但是郑国的执政大臣子驷,在郑国是否出兵的军事会议上提出:“现在郑国已经很因为连年征战很困苦了,再分出一部分的兵力进攻卫国,是不是太难了?”

    但是子展却认为:“我们一定要进攻卫国,如果不是这样样,就是不遵守与楚国的盟约,现在已经得罪了晋国,再得罪楚国,我们郑国怎样生存,同样是太难了。”

    得罪了两个超级大国就面临着灭国,我们想想,灭国和艰难相比较,艰难似乎总比灭国强吧!

    大臣们都觉着子展说的对,就同意分兵抵抗卫国,并且派郑皇耳率领军队进攻卫国。

    卫国一看,郑国用偏师进攻自己,于是就集中力量一举打垮郑军,并且俘虏了郑皇耳,郑国现在真是雪上加霜,真是太艰难了。

    幸亏,郑国和楚国的另一路联军,一路顺风,打的比较顺利。

    秋天七月,楚国的子囊和郑国子耳,乘胜袭击了鲁国的西部边境地区,军事攻击的矛头已经开始深入鲁国的境内,楚国和郑国攻势很猛。不过,时间的天平开始向诸侯集团开始倾斜了,七月二十五日,晋国已经腾出手了,于是鲁、晋、宋、卫、曹、莒、齐、滕、薛、杞、小邾一起在牛首(郑国的地区,现河南通许县北),准备进攻郑国,楚国和郑国的部队需要返回,所以楚、郑联军在回兵的时候,又包围了宋国萧地(现在安徽萧县地区)。

    八月十一日攻占萧城邑。

    接着九月份,郑国的子耳带兵又侵入了宋国的北部边境地区,划了一个漂亮的行军打弧线,弧线是很漂亮,但是孤军远征独木难支,就不是很漂亮了。楚国失败了,可以退回南方老家,可是如果郑国失败了,可是灭国之灾啊。

    鲁国的孟献子感叹的说:

    “别看郑国现在闹得欢,明天就要拉青丹,即便是周天子,都经受不了一再的用兵,何况郑国这样的穷兵黩武,估计郑国的国内要出问题了吧!要是郑国有灾祸的话,肯定会落在他们三位大夫的身上。”

    这次的楚国和郑国伐宋失败了,但是通过以上的军事总局的演变,我们应该可以看出“三驾疲楚”的基本态势了:

    第一驾疲楚部队:以宋军和鲁军为一路,抵抗楚郑联军,形成焦着混战态势;

    第二驾疲楚部队:以卫国的机动兵团为主,侧面攻击郑国,让郑国首尾不得相顾,只能派出偏师御敌,最后落得师败将损;

    第三驾疲楚部队:以晋军为首的诸侯集团,集结在郑国的西部虎牢关地区,虎视眈眈,给郑国形成巨大的精神和军事压力。

    郑国最终在这种外界催化剂的威胁下,国内动乱,最终投降晋国。

    疲楚的目的完全达到,让我们在看看事态的实际发展过程。

    鲁国的孟献子说的很准,郑国面对着强大的诸侯军事集团的压力,郑国发生了内乱,驻守郑国的执政大臣子驷,带着大夫尉止,一起抵抗诸侯集团的时候,因为郑国的兵力分散,攻打卫国的郑皇耳带走了一部分,和楚国联军的子耳又带走了一部分。

    现在据守国内的重型战车装备严重不足,所以就临时减少了尉止所带领的兵车数量,这让尉止很恼火,过去打仗,兵车可是重装甲部队,绝对的具有杀伤力,但是也没有办法,客观事实就是这样,郑国只能咬牙忍了下来。